日期:2022/09/03 13:11作者:小慕人气:
田园风光
一望无际的麦田,金光灿灿的油菜花,清新无比的空气……一个镜头接着一个镜头在我脑子里闪过。上个星期天,我来到田间地头,亲身感受这美丽的田园风光。
走出县城,来到那广袤无边的田野,一股浓郁的泥土芳香扑面而来,那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麦田一直延伸到远方,一眼望不到头,好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床绿色的被子,又好像是一片大地毯。那嫩绿色的麦苗在风姑娘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跳起了优美动人的“华尔兹”,连枝头的小鸟都被这动人的舞姿迷住了,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像也在为美丽的春天喝彩,欣赏这位舞蹈家的舞蹈。
突然,一大片油菜花吸引了我的注意,只见一大片油菜花挺立在泥土中,一股诱人的油菜花香沁人心脾,看,那绿的叶,黄的花,相互映衬,格外美丽。我刚一走过去,两只羽毛鲜艳,拖着一条长长的大尾巴,酷似孔雀般的大鸟好像是接到了命令一样“嗖”地从花丛中飞了出来,把我吓了一大跳。爸爸对我说:“这是野鸡,城里可是见不到的!”
再往前走,几座大棚映入了我的眼帘,里面是什么样子呢?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把头探进了大棚里,“哇!”一股热气直袭而来,可真热!只见里面种着各种各样新鲜的蔬菜,有细长的黄瓜、圆圆的番茄、扁扁的豆荚。再放眼望去,一大片树林矗立在田野,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我迫不及待地来到树林里,感到凉风习习,神清气爽,空气格外新鲜,惬意极了。田野里到处是三三两两的农民伯伯在辛勤耕作,播种着收获的希望。
好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如诗如画,如痴如醉,我不由自主地感叹:“我爱这迷人的田园风光!”
腾龙山游记
只到过腾龙山一次,却再也难忘。
刚到山脚,眼前已是满目苍翠,绿色丝丝如云,团团如雾,凝实厚重而又惬意轻盈,像一件绵软的绿袍轻搁于弯山秀水之上,让人感觉这不像是一座山,而是一尊绿云萦绕的卧佛。披绿荫,沿石径,涉足而上,刺目的阳光已被缠枝错叶筛成了斑斑点点,暑气顿消,清凉骤至,脚旁一弯泉水呤呤咚咚,或依地势滞留成一湖一滩,或随山岩扯挂成浅流细线,畅怀坦然时尽情铺展于山石之上,成一挂瀑布;婉约含蓄时悄悄隐身到草丛之下,余潺潺之音。沿径两侧,各样树木藤萝或高或低,或横或竖,随意自然地罩住行人脚步。它们有的满挂红色玲珑的细果,有的满缀深浅异样的鲜花,撑起浓荫,与人相随而上。直至登顶,一天澄蓝,虽说炙日当头,却丝毫感觉不到它的威力,天愈高愈远,云越来越淡,星罗棋布的村庄,高高低低的峰岭,平整如镜的农田,一切尽收眼底。身体也一下子变得轻盈了许多,涤净了许多,颇有点儿霞举飞升的感觉。
与黄山相比,腾龙山少了一点儿秀美,多了几分朴实;与华山相比,腾龙山少了几分险峻,多了几分墩实;它没有奇松,只有满满的藤萝杂树;没有云雾,却有细如珠大如斗的山石。
腾龙山,只不过是原生态的一树山,只不过是纯自然的一山树,还有一谷潺涓流水,一路浓荫鸟翠。虽说只去过一次,却真的再也难忘。
春天——武夷山之游
武夷山,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具全”。就在这个迟来的春天,我随妈妈一同领略了那儿与众不同的风采。
一上大巴,也许是受了春天那生气盎然的渲染,这位被当地人称为“周奶奶”的周导游便迫不及待地为我们介绍这黄山之奇,桂林之秀,泰岱之雄,华岳之险,西湖之美它兼有的——武夷山。
两天的行程便山水相伴,感受这春天精华的浓缩,自然创造的结晶。
春之水,黄龙岗。自踏进黄龙岗的那一步起,没有噪乱的汽笛声,取而代之的是连绵起伏的鸟鸣和轻盈春风微微抚过树梢所发出的“沙沙”声,你会感受到每一片叶,每一颗草,每一朵花,每一滴水,甚至每一寸泥土每一口吸入的附有春的空气都会成为你的至爱,它们的唯美与你融为一体,从前看过的那些着名艺术家的作品,与这儿比起来,变得微不足道,似乎完美艺术就来源于这里。
春之山,天游峰。“不登天游,等于白游”。这是武夷山人给天游峰的赞誉,那天,天空飘着雨丝,八点整我们启程进发天游峰。这里不是历史的遗迹,只是自然的巧夺天工,一块块岩石仿佛是大自然用巨大的斧头劈出来,再用精细的美工刀雕刻而成,让人被大自然的底蕴与力量所震撼,果真不是徒有虚名。
不过体力有限,像我,在半山亭与同游的“七匹狼”野餐,边吃边赏九曲溪,别有一番情趣。
春之游,九曲溪。武夷之魂在于九曲溪,已到此处,如不漂竹筏,乃人生一大遗憾!我手拿相机,与妈妈并坐于竹筏之首,视野开阔,一览无云,感觉轻松惬意,溪流惊而不险,水绕山转,石木相间,各具风姿。待览尽山光水色,意趣无穷。筏上同“船老大”说笑又为这淡抹的春色更添浓妆。
伴着周导游几段民间小曲,武夷山之游结束了。回去路上,我满怀好心情,顺便还带回一路春色……
水墨江南
江南如诗如画,一山一水,旖旎人家,浅墨清韵,何处飞花,碧水飘萍,沉落烟霞,水墨江南。
在泼墨山水画里,动人的不止是那诗人留下千古名篇里熙熙攘攘的秦淮河畔浆声灯影,而是那份淡雅深巷小径的宁静。
我穿行于水乡的灰墙白瓦间,不由的想起“江南水乡展旖旎,屋衍风铃声悦耳”这句诗,仿佛在一呼一吸的间隙间都充满了江南独有的气息。
置身于江南的亭台水榭,倘徉在小桥流水,垂条烟柳曳痕,走过一树一树的花开,桂花香了鼻尖,仿若薄雾轻拢纱,氤氲成一幅素雅的丹青水墨画,似风若沙,飘入空灵澄澈的梦境。睡莲呢喃,微雨湿了窗棂。曾几何时,文人墨客一袭长袖青衫,在幽径徘徊,提笔描写着风雅,着墨记载着年华。就如戴望舒《雨巷》所写的“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走在小巷,围墙不高,上有苔痕斑驳,墙里人家后院,修竹森森,小径曲折回环,巷陌深深,亦加幽静,泼墨处,恰如唐人常建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夜凉如水,月尽清寒。风将水的容颜刻画,雨落凝香,丝丝扣入心扉。幽雅迷离的江南,定格了多少留恋的目光;含蕾婉转的江南,倾泻了多少画屏般的深情古意?
江南的美,是朦胧而古朴的,是树下悠然的下棋,是花间醉然品酒,是庭中淡然品茶。绿水萦绕着白墙,红花洒落于青瓦,蜿蜒曲回的小河在清晨和夕阳中浅吟低唱。乘一叶扁舟撑一支蒿,穿行在青山绿水中,两岸是历经风浪的班驳和亘古柔情的飘零,一泓清水所承载的,是似水流年的痕迹和沧桑。
是谁,在绿荷苑中题词诉怀,又是谁在亭内研磨斟茶?临水画溪,一梦千寻。庭院深深深几许,花颜凋零,然,暗香盈袖。相遇江南,一曲琴音一阕词,山水一程,风雪又一更,几笔浮云梦,余霞沾染几抹乌墨。
雪月风花,轻抚琵琶,弹不断千丝岁月。月下独酌,波澜不惊,玉洁渊清。曲终,霓裳迎风舞,散尽一世风华。江南静谧,悠闲,是城市喧嚣纷扰中的一带洞天幽境,吴侬软语,江南丝竹,绘出一幅水墨江南。
寥寥几笔勾勒,便把江南的花语鸟啼、绿风清歌,遣倦过几度晚钟晨吟,在一卷漾漫江南气息的宋词里浅浅绽放,在一张萦绕江南旖旎的宣纸上缓缓流淌,水墨江南,倾尽天下。
南北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题记
南北湖位于澉铺镇西,是有名的风景名胜区。对于我来说,它离我很遥远。但南北湖的湖、山、海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设施和特色风味菜肴,使南北湖有了一种吸引我前往的神秘魅力。
那是一个由南、北两湖组成的地方。湖中有长堤横贯。它背山面海,冬暖夏凉。湖光山色两相映衬,无不使人赏心悦目,留连记返。
一踏进南北湖,欢迎我们的是一排排青丝摇曳垂柳。那挂满碧绿翠芽的柳条随风飘扬,就像见到了好朋友似的。不知不觉中汽车在南北湖山庄停下了……
我们目的地是鹰窠顶。我们沿着中湖塘,经过明星亭,领略南北湖自然风光,深吸着春的气息和花的芬芳。只见湖周围高楼叠起,山势蜿蜒多姿,层峦叠翠,湖水平静、细波粼粼。绕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逶迤而上,路边密林森森,仿佛隐隐约约走进了安徒生的童话世界。山路伸展着,踩着随处蔓延的竹鞭,经过一片片竹林,走过一堆堆嶙峋怪石。上午十点多我们来到了谭仙岭。在潭山岭俯瞰古城堡,条石彻筑的城墙,蜿蜒在青山环抱之中。箭楼上那青瓦覆盖的飞檐好似刚从天际飞来的一群灰鹤在此处小憩又好似历史慢慢推进中遗留下来的文化鳞片,每一片青瓦都在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经过一个上午的艰苦跋涉,我们最终到达了考察目的地DD鹰窠顶。远眺南北湖,群山倒映在平静的湖水中,一阵微风吹来,刚才水平如镜的湖面泛起鱼鳞般的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银光,像撒满了珍珠一样,微风一过,湖水又恢复了平静。这优美的景色在我脑海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咔嚓”声中拍下了这难忘的一瞬间。
最后,我们来到了钱江潮源。“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驰名中外的钱江潮,在钱塘江口与杭州湾的分界线起始。每年农历七、八、九月初三或十八前后中午时分,在狮子岛附近的父子山与石帆(明礁)之间的江面,涌起一层初潮,继而形成直线,压过沙滩,向钱塘江上游推进,涛声阵阵,颇为壮观。这里虽然游人稀少,海风吹来颇感凉意,但我们的考察热情丝毫没有动摇。眺望着浩翰的大海,看到浑浊的海浪,汹涌翻滚惊涛拍岸,顿时豁然开朗,心旷神怡。
登山,望湖,看海,本是怀着随遇而安的淡然去的,未曾想却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了竹的绝色,山的绝美,水的绝声与海的绝大。真是不虚此行……
Copyright © 2002-2022 酷文案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 备案号:桂ICP备2021008660号-7
声明: 本站所有图片和文章来自网友投稿和互联网,如有异议,请与本站QQ377039553联系!